查看原文
其他

开年出招!成都不甘心只做强省会

熊志 西部城事 2019-04-20


文丨西部君


农历新年第一天开工,不少地方都放出了大招。有媒体梳理发现,多地新年第一场会议的主题,都聚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


在东北,吉林举行了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黑龙江则召开了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


在东部,上海市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


在西部,成都市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


在此之前的“两会”上,成都将2019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并提出具体目标:


到2020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力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十强,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剑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看起来“高大上”,但对于成都而言,这并不突兀。

 

01

“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国际蓉”标配


“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指标,但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城市的地位到底如何,“国际化”程度是无法回避的一点。


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反过来,也意味着各城市间在招商引资上的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


眼下,大多数地方都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所参与的招商引资竞争,当然不只是在全国范围内,更应该着眼于全球。事实上,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数量,多年来一直是不少城市相互比拼的一个重要指标。


西部城市的营商环境,整体而言本就处于相对的不利状态。无论是交通、区位等硬件因素,还是法治水平、配套服务等软件因素,都与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




但是,对于西部头部城市成都而言,打造营商环境,必须向国际化标准看齐,这首先源自成都的自我定位。


2017年提交的成都总体规划草案提出:


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也明确:


成都市要围绕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建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4个发展目标发力,到2022年,努力把成都建设成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推动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不管是建设国际门户枢纽,还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事实上都离不开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支撑。


如果拿不出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企业,一个城市要做国际门户枢纽和世界城市,自然底气不足。


与北上广深、杭州等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业相比,目前成都企业世界500强仍未实现“零的突破”,要在这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自是无法绕过的一着。


在很多方面,成都已有“国际蓉”的称号,但国际化营商环境,却可能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02

告别“盆地意识”

提及成都,不少人都会很自然联想到其在各种城市榜单中的身影,但在榜单的光芒之外,作为一座西部城市,成都从来就不讳言仍有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或说亟待弥补的短板。


这次会议就提出:


要坚决向“盆地意识”“西部思维”“固有旧习”说不,主动走出西部龙头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适区”和“参照系”,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


身为强省会和新一线城市的典型代表,成都这些年所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跳出西部,成都与北上广深等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差距,依然清晰可见。


其实,谈到成都的差距,2017年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的一些说法,来得更实在。


如“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差距,与邻近的重庆相比”:


2016年成都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只占重庆的69%、75%、84%。


在二产方面,与上海相比:


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50%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上海二产业占比最高达到77%,并且占比超过50%的时间长达20年,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而成都二产业占比在2012年达到46%的峰值,2013、2014年连续两年保持45%以上占比后,即呈下降趋势,从未超过50%的“分水岭”。


在文创产业方面,与杭州相比:


杭州2016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41亿元,占GDP的21%,成都两项指标均不到其1/4。


这些差距,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要缩小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以环境竞争力大力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却是共同路径。


一定程度上说,成都未来的发展上限有多高,就看“盆地意识”“西部思维”的清除有多彻底,看对标的“对手”有多强。


如果只是沾沾自喜于西部龙头城市的地位,很可能令城市发展丧失应有的想象力。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确保城市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上站稳脚步,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之途。

 

03

营商环境竞争,成都只能赢不能输 


说到成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一种常见的说法,是认为成都离不开全川的支持,是依仗于强省会的优势。


这一点当然无须讳言。


但是得看到,虽然目前强省会趋势越来越明显,做强省会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先发、后发地区的共同选择。但对成都而言,要继续在“强省会”上挖掘潜力,继续依赖于川内资源做大做强,空间已越来越小。


无论是继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还是更好的承担起在省内的“主干”作用,更好的“反哺”、带动其它兄弟城市,成都都就必须有在全球参与城市和企业竞争的魄力与决心。


而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向国际化标准看齐,是关键一步。



另外,近几年中西部人口回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都、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也高调发起了“抢人大战”,这为中西部主力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窗口。


但是,主动“抢人”也好,承接人口转移也罢,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大就业蓄水池。这一点如何实现,说到底还是得靠吸引足够多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特别是优质企业、优质项目。


都说城市要抢人才,如果没有能让人才可以有用武之地的岗位,拿什么“抢人”“留人”?


不只是成都,近年明确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目标的城市已有不少。连以国际化著称的上海,都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其它城市又有何资格淡定?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市场营商环境的竞争。成都在新的全球经济周期中,要“稳住”,乃至有新的超越,在这个方面,只能赢不能输。


end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MORE往期精选


“女人不上桌”背后,是一个矛盾的山东

我们找到了年味消失的秘密

西安的悬念

高铁灰犀牛,钱从哪里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